
近日最信得过的网络配资,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世界和平论坛上表示,日本必须对侵略历史持续保持歉意。
鸠山认为日本发动的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,作为战败国,日本没有资格要求被原谅,只能不断谢罪和忏悔。
作为日本前首相,鸠山的此番表态,确实很让人“钦佩”。
毕竟现在日本的整体政治氛围仍然保守,一个曾经担任过首相的人敢在公共场合说出“这样的话”,自然非常引人瞩目。
鸠山由纪夫其实并不是一个“反美”的人,他出身于日本政治世家,2009年曾在当选日本民主党领导人并出任首相。
当时他主打的“脱美入亚”路线,却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强烈不满。
虽然鸠山的首相任期时间不长,但他在任期间的一些外交姿态,比如主张冲绳美军基地搬迁、强调东亚共同体构想等等,到现在还有人讨论。
展开剩余81%
这次他在和平论坛所说的“那些”话,更像是政治人物对历史的反思。
鸠山由纪夫并不是第一个敢这么说的日本人,但他绝对是一个有分量的人。
正因为如此,他的话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。
不过大家也别指望这句话会对日本产生多大的影响,或者能在日本国内掀起多大的风浪。
在日本,像鸠山这样愿意公开谈历史责任的政治人物,数量极少。
主流媒体也不会大肆报道这类言论。
因为日本社会,尤其是政界,长期以来对这段历史的态度,一直是回避大于正视。
现在的日本政府,走的仍然是“亲美+制华”的路线。
日本不仅加强了与美国的安全合作,还积极参与所谓“印太战略”,甚至在台湾问题上频频刷存在感。
这种做法,本质上是把安全完全绑定在美国身上,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来平衡中国崛起带来的压力。
在经济层面,尽管日本近年来也在推动所谓的“去中国化”,但中国经济对于日本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减弱。
其实就是日本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,但在政治上又不愿意低头。
很多日本人对历史问题一直都是回避的,尤其是年轻一代。
他们更关注的是现实的生活压力、少子老龄化、经济停滞等问题。
历史教育中的模糊处理,也让很多人对过去的侵略行为缺乏清晰认知。
这种集体性失忆,使得日本社会很难形成一种真正的反思氛围。
所以,即使前首相已经作出表率,对战争进行“反思”,但是恐怕短期内日本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历史反省,也不太可能与中国全面走近。
它更可能继续维持“嘴上不提、行动谨慎”的状态,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,既不想得罪美国,也不想彻底失去中国。
至于日本会不会未来与美国“渐行渐远”,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。
原因很简单:
一是安全依赖。
日本在安全上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“核保护伞”和军事支持。
无论是朝鲜威胁还是所谓“中国军力扩张”,都让日本觉得必须紧紧抱住美国大腿。
二是意识形态捆绑。
美国一直在拉拢日本成为其全球战略中的“关键一环”,尤其是在亚太地区。
日本也乐于扮演这个角色,借此提升自身国际地位。
三是政治精英共识。
当前日本执政党内部,主流声音仍然是“强化日美同盟”。
即便有一些温和派或中间派人士提出不同看法,也难以撼动这一基本盘。
当然,未来如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减弱,或者日本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与美国发生根本分歧(比如台海局势),不排除会有松动的可能。
但至少现在,还没看到这样的迹象。
再回到鸠山的那句话,“日本无法要求原谅,只能彻底表示谢罪和忏悔。”
听起来虽然挺诚恳的,但也让人感到一丝无奈。
因为个别政治人物的“表态”,不能转化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共识,那就只是“说了等于没说”。
中国现在不需要日本的“道歉式表演”,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真正敢于面对历史、尊重邻国、承担应有责任的日本。
至于日本未来的走向,恐怕还要看它自己怎么选。
是继续跟着美国走对抗的老路,还是放下包袱,真正与中国建立稳定、互信的关系?
这不仅是中日关系的问题,更是日本能否成为一个成熟、负责任大国的关键考验。
说到底,历史不会消失,现实也无法逃避。谁该做什么最信得过的网络配资,心里都明白。
发布于:上海市